严驰画像
问题色彩静物的思考
严驰
下面选取了几张有着明显问题的作业进行修改,目的是让同学们看到一张问题作业是如何在正确的作画思维的引导下一步步的接近考试的要求。
这是一张写生作业,同学A是第一次进行色彩写生,而且是在不懂得任何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大胆完成的,大胆就意味着冒险,但往往我们绘画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冒险当中得到提升的,你冒险就可能犯错,你犯了错才会暴露你的缺点,老师也会和你一起看到这个缺点,这样你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改正你的缺点,要知道绘画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往往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谁能一张就能画好呢!
同学A当时是零基础者,他的画面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现在就从几个画面要点来分析他的画面:
1.构图问题由于是照片写生,基本的的构图形式在拍照时就已经解决,所以画面构图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照抄就是,只是玻璃杯不知是忘了画,还是不会画。
2.色彩问题
a.色调色调是一幅画给人的第一印象,统一的色调会给人舒服的感受,A同学的这张作业色调还算是明确,因为画面中的红布和红色罐子不仅仅占据了画面的较大面积,同时也是画面当中色彩倾向最为明确的部分,所以决定画面色调的因素非红布与红罐子莫属。
b.冷暖关系画面上大部分物体在塑造时并没有合理的体现出色彩随着空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冷暖变化,比如白色茶壶及最右边的那个小陶罐,并没有合理的体现出亮部与暗部的冷暖关系,像白色的茶壶,暗部受到红布的影响而偏暖,亮部受到相对较冷的日光灯影响并未偏冷,反而假装受红布的影响继续的偏红。苹果尽管没有什么细节处理,但苹果的绿还是有冷暖变化的,这一点值得称赞。
严驰老师授课中
3.素描问题
a.形与结构从主体罐子和茶壶我们可以看到形与结构存在的明显问题,另外后面背景衬布的外形也不够自然,结构和形是画面基础的基础,切不可忽视。
b.光和影光倒是能感觉到,因为物体本身的明暗是有,但影子却始终没有出现。甚至在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业里还会出现忽略投影的问题,还真的把影子当做不存在,要知道影子也是画面色彩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强画面的光感,也能使物体踏踏实实的待在纸上。
c.黑白灰如果画面没有了黑白灰,你将无法感知画面的内容。明确的黑白灰可以增强画面的力度和节奏感。A同学的画由于黑白灰关系处理不当看上去就显得很轻浮,整体上看,两边的背景墙与深色的陶罐,白布与白茶壶,红布与雕花小罐,它们三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合理而明确的黑白灰关系,就拿那个雕花小罐和台面白布作比较,哪个灰哪个白?
d.物体塑造物体塑造的程度决定了画面的细节效果,而画面的耐看程度也跟物体的细节塑造有关,A同学的作品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他的画面没有任何细节之处。
e.主次、虚实、空间尽管我们知道,画面中的“主”就是红罐子及其边上的白茶壶和苹果一起,“次”就是背景、衬布之类的陪衬之物,可是A同学并没有对主要物体进行重点、深入的刻画,所以我们暂先不承认他的画面还有主次。没有了主次,画面也就太不上什么虚实。画面中的那块处理的接近平面的红布在告诉我们画面也没有空间。
4.笔触问题一幅画的全部都是由笔触来呈现的,笔触可以使画面生动活泼或扎实严谨;也可以拉开前后空间,比如后面笔触含蓄、简单些,前面笔触肯定、丰富些;笔触还可以用来体现物体的明暗虚实,物体亮部用笔可厚些、肯定些,以使亮部显得厚实,暗部的用笔可以薄些、含蓄些,以使暗部透明。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笔法,在绘画过程当中还是比较好运用的。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应过分的注重笔触的样式,应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画出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都准确的笔触,准确的笔触就是最好的笔触。所以对于A同学来讲,观察并画准每一笔颜色才是关键。
5.关于艺术性一幅色彩静物画要有艺术性,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静物本身就要具有艺术性,如梦幻的光影、怀旧的情节、朴素的气氛、鲜活的生命、斑斓的色彩、高雅的情调……这是基本前提;然后,具有艺术性的静物刺激了画者的神经,画者接着将经过内心过滤的并带有情感的静物描绘到纸上,一幅艺术作品就此诞生!我们前面早就讲过艺术性是对画面的最高要求,尤其对于初学者难度更是巨大。我们看下A同学所描绘的那幅静物照片,相信大部分同学无论自己的情感多么丰富,也很难看出这组静物有什么艺术性,看来在情感上我们是没法艺术了,那么我们还是可以玩点笔墨艺术的,比如可以运用猪鬃笔刷出点朦胧的笔墨趣味。
下面我们就刚才谈到的问题对A同学的作业进行一步步改造
画面终于修改完成了,远看一下,有点觉得后面左右两部分的背景尽管在颜色上和画面整体的红色调比较协调,但其偏暖的色彩属性有些往前膨胀的感觉,所以到了最后就又把那两块暖颜色改成了某种偏冷的蓝绿灰,在修改的时候,并没有百分百的将之前的暖色全部覆盖,而是露出些许暖色底,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使左右两部分偏冷的背景继续和整体的暖调保持联系,还可以使那两块深色不仅不至于太沉闷。对我来说,在左右两部分背景修改时露出的暖底只是个偶然,我本打算全部覆盖的,但是偶然的没有全铺满却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同学在临摹一些优秀作品时也会发现范画中的某些色块作者是画了两遍甚至两遍以上,这时就会有两个可能,一是作者为了层次丰富,效果特别而进行了层层叠加;二是作者根本就是第一遍没画好,再次进行了覆盖修改,就像我刚才所做的那样。所以同学们以后在临摹时要尽量看懂范画作者的意图,能一次直接画完最好,除非是为了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