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时候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638117079987&wfr=spider&for=pc
课件展示,点击观看
03:28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会写“首、采”2个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小池》。3.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夏天的特点,感受小孩儿顽皮、纯真的情态。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夏季荷塘美景图)引导学生观赏图中风光,师生互说。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古诗二首)(1)学习生字“首”:读“shǒu”,翘舌音,在文中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2)课题中的“二首”指的哪两首古诗?画出来,读一读。(《池上》《小池》。)3.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板书:池上)齐读诗题。4.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2)小组合作朗读诗句,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2.检查学习情况,解决生字的识记、书写。(1)正音。“采、踪”都是平舌音,“踪、萍”是后鼻音,“迹”读四声。(2)记形。①(课件出示“采”的字理图)“采”是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因此它的本义就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②加一加:“踪、迹、浮、萍”这4个字都是形声字,可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并理解。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3)写字。①教师示范书写,指导学生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首点、首撇短而小。下方“自”的撇短,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段。采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②学生描红、临摹,教师随机巡视指导。③学生用会写字组成常用词,同桌之间互报听写。3.多形式巩固会认的字、会写的字。4.(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划分节奏,自主吟诵古诗。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1)图中有些什么?(荷叶、荷花、莲蓬、小船、浮萍、蜻蜓等。)(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3)指导看图,教师补充关于莲蓬的知识。(4)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娃,看到满池的荷叶、荷花,闻着风中传来的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古诗中的小娃在干什么呢?(撑着小艇采莲蓬。)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齐读诗句,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一个“偷”字,写出了小娃的顽皮、可爱,让人感受到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2)思考:诗中的“偷”与一般的“偷”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一般的“偷”是可耻行为,令人反感;小娃的“偷”是光明正大的,他毫不掩饰、天真的举动更显示出了他的可爱。)(3)教师引导,融情朗读。(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一个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往回走。)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诗画对应,理解“踪迹”“浮萍”。①(课件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脚印图片)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踪迹。②小娃留下的“踪迹”是什么呢?(小船一路划开的浮萍。)③(课件出示浮萍图)认识“浮萍”:(师引说)看,这就是浮萍,它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植物。当小船驶进,浮萍就分散开来。(做手势)④小娃知道自己留下了“踪迹”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不知道,“不解藏踪迹”。)“不解”是什么意思?(“不懂得,不知道”的意思。)(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他也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4.多形式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四、背诵古诗,作业设计1.通过定位联想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背诵古诗。(1)调皮的字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小娃撑,白莲回。不解藏,一道开。(2)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撑,采。藏,开。2.(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背古诗,再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能背诵积累。3.图文结合,感知古诗大意,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检查背诵古诗《池上》。2.导入新课。(1)师:刚刚我们看图背诵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欣赏了池上的美景。接下来让我们再去看看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小池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小池)(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简介作者。杨万里(—)南宋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先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再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分小组交流。2.检查交流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识记。(1)指名认读,教师纠音,帮助识记生字。(2)交流识记方法。(3)(课件出示)运用定位联想法帮助记忆生字。__眼无声惜细__,树阴照水晴______。小__才__尖尖__,早有蜻蜓立上头。3.朗读古诗,把握节奏。(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划分节奏。(2)多形式朗读:师生、男女生、同桌对读;上下句对接读;出示图片,匹配相应诗句读等。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出示写有会写字的卡片,学生认读并观察字形结构进行分类,把握书写要点。无竖弯钩从第二横下方竖中线起笔伸展,略超出第二横。树各部件之间穿插避让,中间低,两边高。“又”字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写到“寸”字的点下方。爱“爫”较小,“冖”扁而宽;“友”的横靠近横中线,捺长而舒展。尖“小”的竖钩改短竖,写在竖中线上,两点分列竖两边;“大”字的横靠近横中线,撇、捺舒展且位于同一高度。角“?”的短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用”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后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合作选出优秀作品,教师投影展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再练写。四、再读课文,体会诗意1.整体感知。(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2)教师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学习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1)“泉眼”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了解“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2)学生思考:泉眼里的水是怎样流的?(出示泉眼流出泉水图,引导学生理解,引出“无声、惜细流”)(3)引导理解“惜”字:谁能给“惜”字组词?(爱惜、珍惜。)同学们请看看图,读读诗,是谁爱惜谁呀?(“惜”是“爱惜”的意思,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这甘甜的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4)“爱晴柔”是什么意思?(“爱”是“喜爱”的意思,“晴柔”指晴天里柔和的风光。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5)指导朗读:一个小小的泉眼,一道无声的细流,一片绿绿的树荫,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色,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呢?(轻柔、舒缓、饱含不舍与喜爱之情。)(6)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泉水无声地从泉眼中慢慢地流出来,是因为泉眼很爱惜,舍不得让它多流一点。树荫倒映在水面,是因为很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3.学习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课件出示插图)看看小池中多了些什么。(小荷、蜻蜓。)小荷是什么样的?诗人是怎样描写小荷和蜻蜓的呢?(学生齐读诗句)(2)借图理解“露”和“立”。[露]长出来了、冒出来了。[立]蜻蜓是怎样“立”在荷叶上的?谁能做做“立”的动作?(指名表演)如果把“立”字换成“落、停”等字,你觉得好不好?(3)学生自由交流后教师小结: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有可爱的蜻蜓飞来站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有”,前后照应,生动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和谐美好的情景。(4)指名朗读,读出欣喜的语气。4.指导朗读,背诵全诗。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换位体验,说话训练。教师引说:如果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你就是只可爱的小蜻蜓,你就是条自由的小鱼,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两首古诗描绘的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夏日荷塘图片,启发学生领悟图画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课的两幅插图和两首古诗相匹配,诗中景物与画中景物一一对应。教学中,我让学生看图读古诗,读诗想象图画,学生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了解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与情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全册无水印精品课件教案资料分享,需要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