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秋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先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小结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日
(三四五月)春
(六七八月)夏
(九十十一月)秋
(十二一二月)冬
《统计》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回忆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
2.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情况呢?
这就需要我们对咱们班的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及喜爱各种运动、喜欢各种书籍的人数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展示给六(2)班同学。这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复习统计知识中的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回顾与整理
复习统计知识。
(1)统计表。
①我们学过的统计表有哪几类?(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②制作统计表要注意的事项。(生回忆旧知,讨论并汇报)
预设
生1:根据原始数据和统计要求确定分类的项目,设计统计表。
生2:统计表要有名称。
生:表中所有数据都应标明计量单位。
生4:标明制表时间。
(2)统计图。
①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预设
生1: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2: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扇形统计图。
②这些统计图的意义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下表)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
点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作
用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以及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要有名称;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横、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要合适;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标点,再连线……)
()统计量。
①什么叫平均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②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③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求平均数的特殊方法?
预设
生:如在歌手大赛中,计算成绩通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作为歌手的成绩。
教学内容
统计(教材第76~77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挂图、三种小动物头像、水果图的练习纸。
学生:每组一张统计花的朵数的纸和两组信封。(一个信封里装花的纸片,另一个信封里装水果的纸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看一些动物。(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大象图)大家看,这是谁呀?
大象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课件出示给大象过生日的动物)你看,它的好朋友都来了。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观察场景图。
师:大家看看,大象的好朋友有哪些呀?
指名说出大象的好朋友有猴子、小猪和小狗。
引导说说小动物在哪里。(小猴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还有一只小狗在妈妈的口袋里。)
2、分一分。
师:大象看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心里非常高兴,想给它们准备一些吃的,可是,它一下子搞不清楚每家来了哪些,来了几个。咱们想想办法好不好?
我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分好不好?(板书:分一分)
提问:我们刚才看了,一共有几家呀?
引导学生说出有家,分别是小猴家、小猪家和小狗家。
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象一看就来了几个?
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
、排一排。
出示挂图,从挂图上取下小动物的头像,师:现在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小动物的头像分一分,然后排排队。(板书:排一排)
指名在黑板上操作,先分一分,再排一排。
排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分别排了什么小动物。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排得怎么样?谁来给他们提提建议?
引导学生把小动物排整齐。
4、观察统计图。
师:刚才,请两位小朋友把大象家来的客人先分了一分,分成了小狗家、小猪家和小猴家,然后再排了一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每家人家到底来了多少只呀?
指名回答:小狗家来了4只,小猴家来了5只,小猪家来了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划线,完成统计图。(板书4只,只,5只)
如果学生不象书上竖着排的,也可以,就竖着划线。
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了一分,再排了一排,最后又数了一数(板书:数一数)很快就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分别有几只。
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看刚才我们排的结果,你还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小猴比小狗多几只,小猪比小猴少几只等。
5、填写课本。
课本第76页,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6、小结:小朋友,大象家来的客人原来是杂乱的排的。后来,我们把它先分一分,然后再排一排,最后再数了一数。象这样的活动,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7、过渡:通过统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的一些情况。用这些统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统计统计客人们给大象送的花。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师:你能不能把客人们送给大象的花先分一分,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2)学生活动。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老师准备的花。小组分工把这些花先按颜色分一分,再排一排,贴在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在()里写上每种花的朵数。
学生剪贴,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每组统计的情况。说说统计的结果。
(4)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大象想准备一些水果感谢大家。(实物投影出示大象想准备的水果)
(2)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吃苹果、梨、西瓜、桃子和草莓的分别排成一排。
()全班一起统计,把统计的数字写在纸上。
(4)组织学生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想一想,说一说。
(1)同学们,今天学了统计的本领,你觉得你课后可以去统计些什么?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用今天学的本领进行一下统计。
《统计》教学设计「篇三」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页例2和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
我国年和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年124928426年、出示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为了给这些车辆停车带来方便,我们会修建很多停车场,让不同类型的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的不同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课件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xx年呢?
、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课件出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自我评价。
1、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习满意吗?并想做以整理、统计、分析(课件出示统计图)。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教师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自动生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1、2题。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操作和思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前不久,我们漆桥中心小学三年级同学举行了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老师统计了男、女生套中的个数,并制成了统计表。
2、男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李小钢张明王宇陈晓杰
个数
女生套圈成绩统计表
姓名吴燕刘晓娟史敏敏孙云
个数
师问:男生几人参加了比赛?女生几人参加了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比出谁赢了呢?学生观察表后回答:
男生一共套了多少个?4+8+9+6=27(个)
女生一共套了多少个?8+6+4+5=2(个)
结果是男生胜了。
、师:哎呀!男生赢了,女生输了。为了增强实力,女生再派1名代表参加比赛,和实力强大的男生进行了第二次的比赛。老师统计了第二次的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我们看男、女生分别套了多少个?(板书:6、9、7、6)(10、4、7、5、4)
请你算一算这一次男、女生的总成绩分别是多少?
6+9+7+6=28(个)10+4+7+5+4=0(个)
这次比较总数,结果是女生获胜!
4、对这样的比法,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人数不一样,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呢?第一次比赛我们不是比较总数吗?
5、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行不行?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同桌交流。(分别算出男、女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圈呢?先想,想好后同桌交流。
想出几种方法?(必要时可以写写)
6+9+7+6=28(个)28÷4=7(个)7就是6、9、7、6这组的平均数。板书:7
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在图上移(移多补少)板书
那么你能算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
学生计算后汇报,师板书:10+4+7+5+4=0(个)0÷5=6(个)
6就是10、4、7、5、4这组数的什么数?(平均数)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圈要除以5,而求男生时为什么除以4?
5、现在你知道男生胜了还是女生胜了吗?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女生多,表示每个男生套中的都比女生多吗?你能举举例吗?
这个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平均数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队套圈的整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真的套了7个。
6、(1)我们算了2组数的平均数了,现在同学们来观察平均数和原来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观察平均数7和原来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a、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有比平均数多的,有比平均数少的,还有一样的三种情况。
b、平均数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
(2)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数可能比平均数小,还有些数和平均数一样。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支、5支铅笔)
师: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能用小棒代替把它们移一移。
师:在移之前想好了怎样移?同桌的先说,再移,台上的个小朋友互相商量一下,再移。
学生移好后,说说移的过程。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特点。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估一估。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丝带,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丝带平均长度是多少?
同学们先估一估,平均长度在()㎝和()㎝之间,为什么?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之间。
再算一算,写在自备本上。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和再平均分。
、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产量、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等。
4、辨一辨
(1)漆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平均年龄是8岁,那么诸老师一定是8岁。
(2)漆桥中心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元。马倩同学不可能捐4元。
5、说一说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厘米,可能吗?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吗?
平均身高是怎么算出来,把篮球队员一共的身高除以篮球队员的人数。
6、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厘米,小明身高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