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走出周厚健时代,林澜的继承与大成

电视大撤退背景下的海信的技术力与战略力

新冠疫情、贸易战、俄乌冲突,过去这三年,诸多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将全球经济一把拽入了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轨道。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萧条的经济环境带来的负面冲击。而之于这些年本就陷入增长瓶颈的电视行业来说,这些负面影响造成的来自内外的躁动,使得未来笼罩了更厚的一层乌云。

正是在这种不利消息漫天的环境下,海信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似乎受到的冲击与影响并不太大。

3月31日,海信视像发布年全年业绩报告。其中,净利润16.79亿元,同比增长47.58%。而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Omdia发布的年全球TV出货量数据显示,海信已从前一年的第四跃居至榜眼位置。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突破万台,同比增长16.1%,成为全球前五的品牌中唯一逆势增长的企业。

低潮中的逆势上扬弥足珍贵。事实上,从海信的战略布局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海信的成功内因。无论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转型还是不间断推进的全球化发展脚步,海信给予我国电视厂商、家电企业乃至所有制造企业的启示在当前愈发复杂的发展氛围中,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01

萎靡难振的整体电视行业

从年开始,电视的销量大幅下降,即使在去年面板价格下降,显示产业链上游成本随之大幅降价的背景下,表现在全年的电视机销量上也近乎毫无波澜。

事实上,在疫情开始前,电视产业的规模会经历相当长时期的萎缩就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更有甚者,“电视将死”的论断被部分人群奉为圭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视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感正经历着显著的下降,而这种下滑的趋势短期来看仍在持续。

年有彩电企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电视机的平均开机率已经从年的70%左右下降到年的30%左右。包括手机市场、电影市场、文旅服务、投影大屏等新兴视听和娱乐选择,取代了众多彩电的“时间片”。

在广电系统和电视机厂商都想攫取更多利益的背景下,电视机常常安装了两套甚至多套互不兼容的系统,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越加越多的遥控器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同时,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便捷性成为了电视的最大劣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又几乎覆盖了电视的所有功能,这导致电视的可替代性无限加大。

除此以外,广泛存在的重复收费、广告冗繁等问题进一步将电视在生活中的存在感降低,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电视产业被迫被推入存量市场。而流媒体的崛起给了传统媒体行业最后的重击,从爱奇艺、优酷、腾讯到抖音、快手、火山,短视频占据人们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多,伴随着碎片化的业余时间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电视产业萎靡难振近乎无解。

02

「逆周期」的海信

行业大背景的萎靡之下,海信似乎有一些逆势。

3月30日,海信视像发布年年度报告。财报显示,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7%,而与此同时在归母净利润上却是录得16.79亿元,同比增长了47.58%。

在两大业务中,智慧显示终端业务收入.59亿元,占比超七成。事实上,在去年卡塔尔世界杯的绿茵场上,海信凭借一句“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场边广告语吸引来不少眼球。受益于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