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强车手丨那些搞噱头的人工智障,用户

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智能汽车时代赋予了人类无数想象。人们希望新时代的汽车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希望它能够巧妙地连接工作与生活,更希望它拥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智商。只不过,正处在发展时期的智能汽车技术,还远远不足以支撑梦想照进现实。

于是乎,人们逐渐看到当前标榜智能化的“所谓智能汽车”画风变得越来越奇怪,尤其是关乎智能化的配置功能,也越来越离谱了。

设计师脑洞大开,用户“直呼内行”

就当前的智能化普及程度而言,“人工智能”之于汽车大致可以应用在两个部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前者聚焦在“科技”能够替代人类完成什么样的驾驶任务,后者侧重于怎样服务用户,让驾乘体验更舒适便捷。

原本设计师按照这种思路来设计产品就足够,在驾驶层面可以用更精准、更冗余的技术优化辅助驾驶功能,同时围绕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行动坐卧打造更惬意的使用体验。但是受技术内卷以及众多外因的影响,总有人喜欢用“奇思妙想”出头,这就导致画蛇添足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名气最大的当属长安欧尚Z6两个月前发布的“一键超车”。

这项功能的具体释义,就是利用辅助驾驶完成超车,同时自动开启转向灯、大灯闪烁,启动云眼后视仪并鸣笛,在当时的发布会上还多出了一个“切换最强动力模式”的功能。说白了,就是这台车能够支持“自动超车”。

这本身就已经很奇怪了。熟练掌握驾驶技术的老司机都知道,超车本身就是驾驶中的一门基本功。明明能一把方向盘打过去的事情,非要交给复杂的智能系统慢条斯理地处理,能有这种耐性的老司机相信不会比大熊猫的数量多。

而对于不擅长超车的新手司机,绝大多数人本身还处于对驾驶很敬畏的阶段,更不会有勇气按下这个“超车按键”。所以不用过多思考,“新手不会用,老手用不上”就是它的本质。

非要说这项功能的意义,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它的确相比现阶段普及的L2辅助驾驶,展现出了更主动的驾驶风格。如今向前的一小步,有可能是自动驾驶真正“降临人间”的文明一大步。

而绝不能容忍的是,大灯闪烁、鸣笛这些功能被加入到“一键超车”中。开车的人都知道,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论做出哪一项都是不道德和缺乏素质的表现。即便欧尚将这些功能划分为“可自定义”,但是扪心自问,这个默认的“超车模式”究竟把用户当成什么人?鬼火少年么?

相对于欧尚,实际上大多数车辆配置的创新功能都没有那么离谱,至少不会让人越想越气。当然也必须要承认,很多车辆的功能光是看起来就足够搞笑。比如高合的第二台量产车型——高合HiPhiZ。

必须要承认,笔者从不觉得高合是一家多么无厘头的企业。即便首款量产车HiphiX的展翼门,以及灯光和交互模式创新等设计至今还在遭受争议,但这确实能证明其电子电气架构的先进性,实际也能制造些仪式感和浪漫氛围。总之你无法否认,它能够对人们的虚荣心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只不过HiPhiZ上的某些创新功能让人实在想不通。其一就是为中控屏安装电机驱动的“机械臂”,能够让屏幕横竖旋转的同时,单独朝向主驾驶或副驾驶,而这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工程师明明可以通过更合理的仪表台设计,让主副驾驶都能以比较舒服的姿态看到屏幕上的内容,而类似比亚迪的设计,也完全能够实现屏幕的横竖旋转。但高合的最终选择是,明明一个简单机构就能做到的事情,非要复杂化。

第二点,就是座舱内的“火箭模式”。这项功能可以依托中控屏以及全车氛围灯,在车辆加速时故意做出光带向后流动的视觉效果,让用户感觉到加速更猛,甚至有种飞机起飞的感觉。

抛开这项功能是否真的能给你带来感官上的冲击,单说安全方面的隐患就不能避之不谈。设计师是否想过,太过眼花缭乱的座舱,尤其是这种营造速度氛围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导致驾驶者对车速和行驶状态做出误判,有没有可能判断不好与前车的距离以及更容易超速?

如果非要说这种功能只适用于赛道等封闭路段,那么试问,全球范围内有没有一名赛车爱好者,会让自己的爱车加装类似的功能?答案显然是没有人会这么做。

坦白地说,如果这也叫创新,那么不如直接改造主驾驶座椅,手动营造推背感来得“更直接”。

看似有用,实则“智商税”

还有一些功能的“不正常一面”在传播乃至用户亲自体验环节都看不出端倪,但是当你真正掏银子将新车买回家之后才会发现上当。

当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众多车型,都宣称能用中控屏吃鸡打王者,由此也引发了不少手游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