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年,还是“小刘”的我从微软的技术部门,转到市场销售部门之后,就开始了高频的出差。
一年有一百多天,都在外面奔波。
当时我想:最多就是这两年,等我升职了,哼哼,我就能结束这种日子了。
事实证明,后来我的确结束了这种日子。
因为后来,我升到了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又跳出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于是很顺利地,我出差的频率,从一年一百多天,变成了一年两百多天......
一晃近20年过去,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突然让我有一点激动。
我升成了万豪酒店集团的终身白金卡。
激动什么呢?激动能免费升房型吗?还是激动能免费吃早餐?
这些权益当然不错,但真正让我激动的,是这张需要多年订房累积出来的终身白金卡本身,就像一个标志。
标志着,我已经这样高频地出差近20年了。
嗯,出差飞到可绕地球30多圈了,很难没有成就感
这20年,我被很多人问过:
“润总,你出差这么多,不会累吗?”
而我却越来越有一种感觉:
出差,其实是一个工种。
这个工种累不累,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高效能出差的人。
为了做好这个工种,我一直在适应,一直在摸索。
近20年下来,我也摸索出了10个能帮助我高效能出差,并且一口气高效能出差20年的习惯。
这些习惯,有些听起来甚至可能有点不讲道理,但绝对讲逻辑,对我有奇效。
希望,对你也有。
建议1:国内出差,不要托运!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行为,是对出差这个工种最基本的尊重,那一定是:
不要托运。
国内出差,不要托运,不要托运,不要托运。
为什么?
这么说吧,你有没有遇到过,坐飞机时没有顺利到达目的地?
比如,因为突然风大雨大,飞机延误了飞不了,或者被迫降落到了其它机场?
我遇到过。
有一次,我从上海飞深圳,托运了行李。
没想到因为天气,航班备降到了广州。
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安抚被滞留在广州机场的大家。
我说,我不要餐食,不要赔偿,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行李。
我在深圳有非常着急的事情,从广州过去深圳很方便,可不可以把行李给我,我要走。
根本没人理我。
现场有太多情绪需要安抚,太多需求需要应付。我只能等。
最终,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生等了半天,才再次登上飞往深圳的新航班。
那天之后,我依然又遇到过很多次飞机延误、临时迫降。
现场依然会有好多人,情绪激昂地围住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
喊着“你能不能让我把行李拿去,我还有事儿!”
问着“到底还要等多久?有没有餐补?怎么赔偿?”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我呢?我非常淡定。
什么赔不赔偿?我没有兴趣,也不参与任何讨论。
我还有事要忙。
而这次,我不会再被困在原地。
因为,从那次滞留广州之后,只要是国内短期差旅,我都再也不曾托运行李。
我的行李,都会确保是可以随身带上飞机的品类、规格和体量。
一旦出现意外,我可以带着我的随身行李,抬脚就走。
我的时间,再不会因为滞留而浪费。
我的事情,也再不会因为滞留而耽误。
甚至,顺利到达时,我出机场也会更快。不用专门去拿托运行李,每次出机场,都能省下至少20分钟时间。
可是,万一,万一出现更大的意外呢?
建议2:你永远可以相信航空公司
坐飞机的风险,不止耽误时间。
前段时间,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上海飞北京的航班,因为遇到气流,发生颠簸,导致空姐直接被甩飞,把飞机顶板都砸裂了。
太可怕了。可是这样可怕的事,飞了近20年的我,也没少遇到。
因为气流颠簸,我曾眼看着没来得及系安全带的空姐被甩伤。
因为风雨太大,我曾眼看着飞机起落架都放下来了愣是降落不了。
甚至还有一次,在美国的西雅图机场,突然有人说飞机上有设备故障不能飞,可一帮工程师上来检查了四五个小时后,大手一挥又让我们直接起飞了。
然后,一飞机的人就真的提心吊胆地硬飞了十几个小时。最终飞机平安落地时,所有人都在飞机上鼓掌,庆祝旅途顺利,庆祝自己活着。
也难怪,有些人哪怕已经坐过很多次飞机,依然会有点怕,觉得这事儿很危险。
因为飞机一旦在半空中出意外,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要出事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怎么办?一个害怕坐飞机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高效能出差人士?
我的建议是,你永远可以相信航空公司。
真的遇到意外,只能眼睁睁看着时,你只需看一个地方:看空姐。
你看空姐怕不怕?
她要是不怕,你就不用怕。
因为我相信,在“怕死”这件事上,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真的有坠机风险,空姐要么早辞职了,要么早比你反应过来,开始怕了。
不对吧?如果真的出事,空姐要是训练有素,会用降落伞,是不是可以抛下我们,直接跳伞逃生?
不会的。因为民航飞机,是不配备降落伞的。所以大家都没伞,她和你的生存概率都一样,是真正的“同生共死”。
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一个和我同生共死,还比我更专业的团队呢?
这样的团队,真遇到问题,他们一定比我更急,也一定比我更有办法。
想到这个,我就不怕了。
但是,有一件事,我是真的会怕。
建议3:利用好旅途中的时间
我在各个机场候机时,总怕时间被浪费。
怎样才能避免差旅途中,时间被浪费?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从没错过航班,那你在机场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如果你从没错过航班,那一定是因为你每次都提前到了。而如果你每次都提前到,就意味着你浪费了很多候机时间。
那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控制提前量,晚点去机场,避免浪费时间?
也不是。
虽然一年要奔波至少数百趟,但我的习惯是:老老实实提前。
如果是坐飞机,我会确保自己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机场。
如果是坐高铁,我也会确保自己提前到达高铁站。
明明很怕时间被浪费,依然留足冗余,依然允许浪费。
为什么?
因为除了控制时间,我还要控制风险。
我,绝不能误机。
我的行程,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今晚这班赶不上去北京,那明天那班从北京出发的航班也一起作废。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我今晚这班如果赶不上去北京,明天可能就有几百人在北京的活动现场,等不到我。
那就是一个重大事故,绝不允许出现。
但这个时候,你就会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
每次都提早到,就会有很多时间被浪费在等待上,怎么办?
这,当然也是不允许出现的。
所以,我常常会在这些时间里,听书。
在去机场的专车上听,在候机的休息室里听,从休息室走到登机口的那几步路,还是可以听。
高效能的一大关键,就是要把你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哪怕是比碎片还碎片的那几步路的时间。
一来二去,积少成多,我每年在得到上听书,都会超过个小时。
并且,这个小时,还是用2倍速听的。
也就是说,我入耳的内容,至少超过个小时。
个小时的内容?这是什么概念?
可能,是要和罗老师说加油的概念。
前两年,我曾和罗老师说,加油加油。因为我听的速度,比得到那时更新的速度还要快,要是他不加油,我怕再不久就没得听了。
当然,除了大量地消费内容,我还需要高效的生产内容。
所以除了随时戴上耳机听书,我还会随时拿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办公。
为此,我会找合适的工具,帮我提效。
我的收纳包,里面会装有一切我会用到的工作配件,里面有:
便携电脑电源,USB充电器,各种接口USB线、转接头,1TB移动硬盘,专业录音笔,有线耳机,翻页笔,投影转接头,喉糖。
我的行李箱,也是可以轻松取出笔记本电脑的前开盖款式。
上飞机拿电脑时,不用和别人说“不好意思”去腾空间放平箱子拿电脑,站着就能开盖把电脑抽出来。
我的耳机,也会随身带至少两副。
飞机上噪音大,就用降噪耳机。
下飞机了就用骨传导耳机,相对不伤耳。
有时还会带一个蓝牙小音箱,用来开会。
一到酒店,就摘掉耳机连音箱。该听书听书,该开会开会。
总之,调动好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团结好所有能利用的工具。绝不浪费。
还有吗?还有什么,能帮助我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吗?
还有。
你的同事。
建议4: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灵活性
在订票这件事上,我的同事给了我非常专业的支持:
感谢他们,帮我留出了足够的灵活性。
什么叫足够的灵活性?
哎,这就不得不和你提一下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了。
有些航空公司,挺“坏”的。
他们卖的机票,经常打折,有3折的,有5折的。
但我永远都买不了这些打折机票。我只能干看着,然后买全价机票。
为什么?因为打折,是有条件的:降低改签的灵活性。
越是便宜的机票,越不能改签。
这就成功地把我从打折机票的客户群体里,狠狠地筛了出去。
因为对我来说,不能灵活改签,是死穴。
很多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我今晚到底几点能飞,因为我不能确定我的活动到底几点能真正结束。
所以,我最常见的做法,是先订一班当天最晚的航班,然后再酌情改签。
比如,先订一班晚上8点的航班。然后当晚活动一结束,我就拼命赶去机场。因为如果活动4点结束,我说不定能改签成7点的航班,早1个小时起飞。
为什么?至于吗?就提前那么1个小时,至于让你这么穿着西装,拽着行李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拔足狂奔吗?
至于。真的至于。因为如果能提前1个小时起飞,就意味着,我能提前1个小时到酒店,那我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能多1个小时。
这1个小时,我可以用来见一个早就想拜访的良师益友,也可以匀给优先级排再高都不为过的睡眠。
太好了,今天可以早点睡!
这,就是留出灵活性。
值得我拔足狂奔,值得我请我的同事鼎力相助。
怎么助?争取灵活性,有什么方法吗?
至少,你有三件事可做。
第一,随时改签,随时。
帮我订机票的同事,很辛苦。他们的工作时间,基本上需要完全匹配我的工作时间,和我一起卷。
如果我是在晚上8点的航班,那他们在晚上8点也仍然在线。
如果我是在凌晨1点落地机场,那他们凌晨1点基本上也都还没睡。
他们在干嘛呢?他们在帮我联系当地的活动方,协调车辆接送,协调航班改签。
经常是活动一结束,一坐上去机场的车,我就会立刻掏出手机联系他们:“我上车了,现在导航告诉我还有30分钟到机场。”
然后,立刻,他们就开始工作,帮我协调。
先跟这边刚结束的活动方联系,确定机票要改到什么时候,还有机会改到哪一班。
再跟那边下一场的活动方联系,新的航班几点落地,接机的专车时间可以怎么安排。
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帮我争取更多行程上的灵活性。
第二,尽量去与高铁站相连的机场。
只要有得选,我都会尽量去与高铁站连在一起的机场,比如上海虹桥机场。
为什么?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的行程有点复杂。需要当天在上海参加完活动之后,及时飞到北京乘飞机,去以色列。
所以,连续两个航班,环环相扣,一班都不能误。
可是,我差点误了。
因为当天去北京的航班,集体晚点了。
这就麻烦了。怎么办?怎么办?20多个企业家,都会在北京,和我一起飞以色列,我要是赶不上,怎么办?
还好,我有PlanB。
还记得那两位帮助我争取灵活性的同事吗?
他们每次,都会准备一个PlanB:动车票。
没错,每一次。只要能在挨着高铁站的机场飞,他们就会订那个机场起飞的航班,并且在安排好机票的同时,也帮我买好相应的动车票。
所以,那次我左手是可能要延误的机票,右手是车站就在隔壁,抬脚可乘的动车票。我有得选。
所谓高效能,不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的不确定性,而是你能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尽可能地让自己有得选,为自己做高确定性。
第三,订主场航空公司的机票。
我有一个习惯,买机票,看主场。
比如,在上海就订东航或者上航,在北京就订国航,在深圳就订深航,在广州就订南航。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在主场,有什么特权吗?
不,我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