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跟大家唠嗑儿艺术史了,许多朋友觉得中国山水画太难懂,毕竟历史沉淀太深厚,要一口气消化完实在不易,真正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今天萃花就尝试以小见大,来说说山水画的其中一个门道——皴(cūn)法。
什么是皴法?“皴”本意指皮肤冻伤,有了裂痕,引申为“皴法”,即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其实就相当于我们PS软件里的笔刷功能。
笔刷工具网络图片没有PS的年代,画画是一笔笔认真磨出来的,下面跟着萃花一起来看看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发展小史吧。↓请将手机横屏查看
隋唐:空勾无皴,填色游戏
回顾历代山水画,稍加对比会发现,在唐代以前,我们的山水画基本都是勾线填色的游戏,虽然可以通过颜料的干湿、浓淡表现明暗阴影效果,但纹理质感方面的表现力还是较弱。(尽管人家技能少,但仍然比绝大多数人画得好呀)
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传为李思训所作的《江帆楼阁图》中,可以看到用笔已略有勾斫变化。
在萃花这等凡人看来,唐代的山水画其实已经画得相当不错了,然而画家们总能不断推陈出新,惊艳人们的眼球。五代时期皴法出现后,山水画的面貌有了质的提升。
五代:皴法出现,南北分明
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写生,北方的崇山峻岭,江南的秀丽山川是绘画创作的主要题材,前者以荆浩、关仝(tóng)为代表,后者有董源、巨然。皴法也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斧劈,南披麻。
北方多崇山峻岭,山势峻峭,画山自然也要有气场,于是出现了斧劈皴,即采用毛笔横扫,用笔极有力度,表现山脉坚硬,仿佛用刀斧劈砍过一样。在五代画家荆浩的山水画,已经可以看到“斧劈皴”的雏形,及至宋代李唐、夏奎等画家,斧劈皴被频繁使用。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南方风景秀美,山体平缓,画法也与北方不同,采用披麻皴,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因为像一排排麻绳披在上面,故曰“披麻皴”。披麻皴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局部)五代,巨然,山水图轴(局部)披麻皴影响了后世许多画家,如赵孟、黄公望、沈周等均以披麻为主。
不仅如此,漫长的发展中,披麻皴还演化出许多变体,后面讲到的部分皴法,大多有披麻皴的影子。
宋:飞速发展,百花齐放
宋代山水画在五代的基础上飞速发展,皴法也变得多样化,这里取代表性皴法简单介绍。
并没有下雨的雨点皴:也叫豆瓣皴、刮铁皴,之所以叫雨点皴,不是说画下雨天的风景,而是笔触形似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运用雨点皴最有名的是范宽,他的皴法被人称为“枪笔”,粗笔实按虚出,顿挫有力,能充分表现出石体的特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烟雨蒙蒙的米点皴:米点皴由米芾所创,他观察长江沿岸雾雨蒙蒙的云山烟树景象,受到启发,用水墨点染山体,每点如椭圆形,浓淡交错,表现草木葱茏,烟雨迷漫。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
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钉头皴:顾名思义,形状如铁钉头,也称作泥里拔钉皴,据《芥子园画传》介绍,是江贯道从巨然山水中变化出来的。钉头皴多被用在为山水画远景的点苔上,根据画面布局的需要又通过浓淡干湿、近大远小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远山树木丛荣的感觉。
宋,夏圭(传),溪山清远图(局部)卷云皴:由北宋山水画代表李成、郭熙最先使用。有若冉冉上升的云朵,线条圆转,宛转而出。
宋,郭熙,秋山行旅图(局部)元:文人画兴起,继续创新
元代山水画是另一个高峰,一批文人士大夫不愿出仕,寄情于山水,山水技法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出现了荷叶皴、解索皴、牛毛皴、折带皴等。
披麻皴变体之荷叶皴: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赵孟以“复古”来改变南宋画院的弊习,山水常以荷叶皴表现,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等,作品中山峰的最高处为起点,一线垂直而下,然后左右延伸支线,以此表现山脉的起伏变化。
元,赵孟,鹊华秋色图(局部)披麻皴变体之牛毛皴:因状如牛毛而得名,运用毛茸茸的细笔,如牛毛之紧密,近于短披麻皴。“元四家”之一王蒙善用牛毛皴。
元,王蒙,夏日山居图(局部)披麻皴变体之解索皴:披麻皴的变体形式,将笔势较整齐的披麻皴,改变为灵活、交叉的线条,行笔屈曲密集,就像一团纠结着的绳头,下面分解开来,以表示山的脉络纹理。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披麻皴变体、洁癖患者的折带皴:形状似折起的带子,“元四家”之一的倪瓒所创,他取法董源,易披麻皴的圆势为方折,开拓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倪瓒本人有洁癖,画画也惜墨如金,折带皴以侧峰干笔画出,多留白,绝不像其他画家那样画得密密麻麻的,画风非常好认。
元,倪瓒,安处斋图(局部)明清:沿袭前人,逐渐没落
中国山水画在宋元达到巅峰,明清时期逐渐没落,少有创新,这一时期的皴法也主要沿袭前人。
明清时期也是绘画理论的收割期,明代汪珂玉称皴法为“皴石法“,并总结了名画家的皴法计有十四种。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在“论皴”一章中提出“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也有人总结出三十六种。
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画坛甚至还出现了原教旨主义,清代龚半千在《画诀》认为,只有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宗,其余都是旁门左道……
其实无需纠结到底有多少种皴法,所有技法皆是为内容创作服务的,正如清代画家松小梦所言:“皴法名目,皆从人两眼看出,似何形则名之曰何形,非人生造此形此名也。“
近现代:打破约束,彰显个性
近代山水画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如傅抱石在传统的“乱柴皴”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笔法创造出著名的“抱石皴”,陆俨少“墨块皴”,邱汉桥的“锤头皴”。
抱石皴:一种大写意的笔法,它融汇披麻、解索、乱柴、牛毛、卷云、折带等皴法形式又加以提炼,运用破笔散锋,形成一种聚散分明、一气呵成的艺术手段。据说傅抱石受重庆金刚坡风景的影响,而自创出了“抱石皴”。
傅抱石,巴山夜雨,年墨块皴:以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起到峰峦厚重,大气磅礴的效果。由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创造。
陆俨少,深山积雪图锤头皴:由现代画家邱汉桥创作,皴法像锤头一样落入纸内,山石像被敲打过一般。
邱汉桥,苍穹回响大自然鬼斧神工,山水的皴法自然也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一幅画也可能不止一种皴法,而是多种并用,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我们看画时,不要只局限于分辨某某皴法,也要纵观全局,走进画中,去感受山水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