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荨麻疹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诗歌,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及雷锋图)学生边听边唱,教师引说。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了解雷锋叔叔吗?你知道他的事迹吗?
2.教师简介雷锋。
雷锋(—)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我国的“学雷锋日”。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3.板书诗题,指导朗读。
“哪里”用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初读诗歌,检测预习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诗歌。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生字。
(2)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再交流汇报。
①字理识记:“泞”是形声字,“氵”表义,“宁”表声,指地面因有水而生成泥浆。
②加一加识记。
川+页=顺+水+日=踏
雨+而=需辛+瓜+辛=瓣
南+犬=献
③偏旁归类识记:“蒙、莹”的偏旁均为草字头。“莹”还可以联系熟字“萤”,通过区别底部的不同识记。
④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在新语境中识记。
⑤图片识记:出示蒙蒙细雨、脚踏大地、荆棘丛等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蒙、踏、荆、棘”这几个字。
(3)小组合作认读,然后全班展示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指名读。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引导学生认读汉字并口头组词,再观察笔画位置。
(2)引导学生按照汉字的结构对会写字进行分类。
左窄右宽:锋昨洒温暖
上宽下窄:冒留弯背
(3)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边看边书空。
锋“钅”的竖提要提得干脆;右上部“”盖住“丰”,“丰”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
昨“日”要写得瘦小一些;“乍”的第三笔是竖,应写在第二笔横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
洒“氵”略呈弧形分布,提势陡,抵横中线;右边“西”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温右边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稍宽。
暖“日”窄长;“爰”要写得稍大,长撇支撑“日”的右下角,捺写得自然稳重。
冒上部写得扁而宽,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下部横画间隔均匀。
留前三笔的笔顺是撇、竖提、点。第三笔点要写对位置、方向;“田”整体要写匀称。
弯注意三个点画的朝向,第二个点画和第三个点画呈八字形相对;“弓”字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大一些,让整个字显得稳重。
背“北”应写得正而大气,中间的空隙要留出来。“月”要注意撇的形态变化。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选取代表性作品投影,师生共同点评。
4.听写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及“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订正后再练写。
三、自读感悟,作业设计
1.指5名学生接力读诗歌,一人读一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你找到他了吗?雷锋叔叔做了几件事?
2.自读诗歌,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诗句,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感动,再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4.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诗歌,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写在转盘的13个等分区间内。指名上台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指针指向一个汉字,该生读出这个汉字并口头组两个词。依此进行游戏。
2.师生对读本首诗歌,再导入新课。
二、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1)教师范读第1、3小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发现。(都有相同的问句。)
(2)教师再读第2、4小节,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都是答语。)
2.指导朗读第1、2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
(1)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指导朗读问句。
①指导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何不同?
②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教师的语速、语调的变化。
③指几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朗读指导:第一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朗读的语气。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后教师示范读。
朗读指导:小溪的话要读得肯定有力,借助语速快慢、语气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要提高音调,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
(3)多形式朗读第1、2节:读出区别,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学生迁移朗读第3、4小节,再全班交流、朗读。
4.指导朗读第5小节,学生思考: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朗读指导:读“啊”时稍微延长声音,停顿久一些,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的语气,最后一句中两个“哪里”要重读,语速稍慢。
5.(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后再多形式朗读。
三、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1.品读诗歌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自由读,想一想:雷锋叔叔曾在哪里做了什么事?
(2)理解“泥泞”一词的意思。
①学生读诗后自由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自己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泥、泞”两个字都含有偏旁“氵”,再联系“泥”的意思来推测;也可以从文中“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想象下雨天在泥巴路上行走的情景来推测。
(3)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形象。
①指名读第1、2小节,学生边听边想象诗句描述的情景。
②想象周围环境。(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细雨、泥泞小路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流淌的长长的小溪,下个不停的绵绵细雨,坑坑洼洼、湿滑不平的小路,还有一路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
③想象人物表现。引导想象: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的?从“抱”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泥泞的道路上,雷锋叔叔抱着孩子是如何行走的?
④感悟形象:下着蒙蒙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即使一个人走也很艰难,更何况还要抱着孩子。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处处为他人着想,全心全意帮助他人。)
⑤合作朗读第1、2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
2.品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指两名学生合作读第3、4小节,指导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指导理解“年迈”“晶莹”的意思。
“年迈”,可以结合语境猜测,“年迈的大娘”,指大娘年纪大;还可以通过近义词来猜测它的意思:年迈—年老。“晶莹”,其中的“晶”有三个日,可以猜测“晶莹”有“亮亮的”的意思;还可以出示水晶的图来感受“晶莹”之意。
(3)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①想象周围的环境。(出示弯弯的小路、荆棘、花瓣上的露珠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弯弯的小路”“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十分难走的样子。
②想象人物表现。引导学生想象:雷锋是怎样踏着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前行的?“背”的样子如何?从一个“背”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洒下的汗滴”,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想象对话:年迈的大娘和雷锋叔叔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4)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小结升华,感情朗读:送迷路的小孩,背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真是个处处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的人,我们怎么能不爱他,怎么会不着急地寻找他呢!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前四个小节。
3.品读第5小节,拓展想象,体会雷锋精神。
(1)齐读,思考:孩子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联系上下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寻觅—寻找。)
(3)指导学生拓展:
①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身边的“雷锋”做了哪些好事,让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②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中的“雷锋叔叔”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叔叔”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所有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4.自由、有感情地用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四、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做“小雷锋”。
2.收集并积累雷锋名言,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雷锋叔叔”这个称呼在学生心中是亲切的,然而雷锋叔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多数学生并不真正了解。为了让雷锋的形象鲜活起来,我采用读诗句、想画面、编对话等方式,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更好地认识雷锋,体会雷锋精神。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从课本中体会雷锋精神,我还让学生讲雷锋故事、积累雷锋名言,升华对雷锋的认识,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实到行动上,争做“小雷锋”。
诗歌结构相似,音韵流畅,特别适合朗读。教学本课,我以“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读和感情朗读感知诗歌特点,感悟雷锋形象,在朗读中形成画面,让雷锋形象在大脑中鲜活起来。同时,我将词语教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学习猜测词语意思,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过渡,提高了他们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开满鲜花的小路》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找春天》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古诗二首》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全册精品课件教案资料分享,需要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