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北区同济小学黄雪皎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求知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究: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千差万别、异彩纷呈,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也正是教师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能力。教师要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要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我觉得”,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参与、自由地表达,从而让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诱发潜在的想象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清代学者颜元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赞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尽量多赞赏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赞赏。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裁定权,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质上也漠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得到激发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还给他们,激发其活跃的主体意识,感受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作业交给学生自检自评,取长补短。学生在评改时,既能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也能感受到当一回老师的快乐,还把知识又复习了一遍,一举三得。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的重活,往往教师批得辛苦,而学生一看了之,真正的高耗低效。对于作文的评改,要学会经常“放纵”,具体的做法为:将每次作文评分标准板书在黑板上,先由学生独立评改一篇作文,要求有勾画、有旁批、有总评、有分数,并有签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目的是学习他人的作文写法及评法,最后由各组推荐出一两篇优秀作文或评文,借助实物投影仪,师生一起复评,选出最佳作文或评文。当热烈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里回荡,所有同学都陶醉在这严肃又活泼、平等与信任的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改的自豪感。这样不仅让老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而且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以往死气沉沉的作文评讲课变得活力四射,每周的作文评讲课也成了同学的周末礼物——开心一刻,收获无限。
四、教师魅力激趣法
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尊容,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清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这就是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得用语文的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样的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摒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