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阶段综合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线只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只能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解析:在物理学中,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它不能表示光的亮度、色彩等性质。

答案:方向;色彩或照射面积等合理答案

点评: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光线的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方向。

2.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当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

解析: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会在水的表面发生反射现象,若入射角为30°,则反射角也是30°;当入射光线远离水面时,入射角减小,则折射角也会减小,故折射光线将远离水面。

答案:30°;远离

点评:此题注意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运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可以戴凹透镜矫正.或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

解析:正常人的眼睛看到视力表的情形应该是很清楚的,而这位同学左眼所看到视力表的1.0和1.2部分的字母就模糊不清了,说明这位同学的这只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或者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答案:近视眼;弱

点评:近视眼是长期用眼不卫生,包括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休息、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等,造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办法主要是带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或进行必要的手术。

4.光在粗糙物体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投影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屏幕表面做得比较粗糙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图案投影机是利用了物距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粗糙;实

点评:本题通过实例考查了漫反射现象、投影机的原理,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5.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而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

解析:将同一的橡皮泥,先捏成高的小人,后捏成矮的小人,此过程中,橡皮泥的形状变化了,但高人和矮人所含橡皮泥的多少并没有变化,故其质量不变;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无关。

答案:不变;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其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点评:此题考查对物理量——质量概念的理解,抓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这一关键,深入理解质量概念就可解答。

6.解析:称量时,若在秤盘下粘了一块泥巴,称量的示数应该等于物体的质量和泥巴质量的和,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大;因为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了一些,那就相当于一开始就往右多加了砝码。在称量时就可少加砝码了,砝码少了,结果自然偏小了。

答案:大;小

点评:气体的密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物质的种类。

7.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根据题目给出图象信息,进行想象,当入射角增大,折射光线会无限地靠近水面,知道与水面接触;再继续增大入射角,光线就会反射返回到水中。

解析:由图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所以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折射光线可能与水面平行即折射角首先为90°并消失;若入射角再增大,光线有可能全部反射回水中。

答案:折射光线消失(光线全部反射回水中.答折射角等于90°或折射光线沿水面前进);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先达到90°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利用所给信息进行推想的能力。关键要抓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来猜想。

二、选择题

8.光只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激光不能发生色散。

解析: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故A选项错误;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绝对平行,故B选项错误;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越深密度越大,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C选项正确;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点评:解题时要注意折射规律的内容,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9.调节托盘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者观察到指针在其左右两边摆动格数相等,这时横梁平衡;不要把化学药品和潮湿的物体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的凹面相平。

解析: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化学药品会腐蚀托盘,所以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A说法正确;用量筒测量酒精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的凹面相平,B说法正确;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右边,说明砝码质量大了,应减少砝码,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C错误;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格数相同,天平的横梁平衡,D说法正确。

答案:C

点评: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是最基本的操作,是最简单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很重要的。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来解答此题。因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成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析:围栏在水面的倒影是围栏在水面成的像,属干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B说法不正确;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在屏上呈接,是虚像,故C说法不正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因为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倒影中的围栏柱顶到水面的距离是3m,故D说法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像的性质,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属于常见的考题。

11.为了描述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的特性,引入的密度这一物理量,密度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取物质的质量多少不影响密度大小,体积大小也不影响其密度大小。

解析:一滴水和一桶水是同种物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密度相等,A项错误;生活中说“铝比铁轻”是指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但不能说质量轻的物体密度就一定小,如果1kg的铁就比2kg的铝轻,但铁不比铝密度小,B项错误;液态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固态铁的密度是7.9×10↑3kg/m↑3,ρ↓水银>ρ↓铁,这就是反例,所以C项错误;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这就说明密度是反映不同种物质特性的物理量,D项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物质的密度不受质量的大小影响,一般是指固体、液体,如粉笔用掉一半,饮料喝掉几口,其密度不变,气体由于其体积的特殊性,一般会影响到密度,如一瓶氧气用掉一半,体积还是一瓶,质量减小,故密度减小。

12.由图1分析,我们可取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根据公式比较密度。

图1

解析:根据ρ=m/V可知,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如图所示,当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看图得数据。

13.高4cm的发光棒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2cm的像,可见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判断物距范围。

解析: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说明物体通过透镜成了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应该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5cm和10cm之间,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A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一定要掌握。

1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根据这个规律进行判断。

解析: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相片大小不变,像由全身变为半身,像变大,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照相机离人要近一些,镜头要向前调节。

答案:A

点评:相片大小不变,像由全身变为半身,像变大,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此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15.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应用密度的知识可以鉴别物质。

解析:如果铜牌掺假,肯定是在铜牌里边掺其他物质,而铜牌的外表颜色还是铜牌颜色,所以A不合理;测铜牌的质量是无法辨别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他物质,也可以让铜牌的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相同,所以B不合理;测铜牌的体积是无法辨别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因为掺其他物质,也可以让铜牌的体积与纯铜制成的铜牌体积相同,所以C不合理;如果铜牌掺了假,即使铜牌质量与纯铜制成的铜牌质量相同,但它们的体积肯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不同;即使铜牌体积与纯铜制成的体积相同,但它们的质量肯定不同,因为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不同。

答案:D

点评: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除了利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以外,也可以从颜色、透明度,以及能否燃烧,硬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区别物质。

三、作图题

16.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人能看到岸上灯的虚像,是因为光从灯发出经过折射进入水中达到人眼,所以可以先根据虚像和人眼的位置确定折射光线,再根据折射规律大体画出入射光线。

解析:连接BA,与水面相交于一点,确定出折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是入射点。通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做出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2所示

图2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折射光路的画法,首先确定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入哪种介质,根据折射规律确定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即可解决。

1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OO′,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

答案:如图3所示

图3

点评: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四、实验探究题

18.(1)本实验主要研究的是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比较难操作的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2)从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析:(1)在探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见解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反射定律中有关问题的了解与掌握,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9.(1)、(2)无论小方还是小丽的实验,都要求出地沟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地沟油的密度表达式;

(3)小方的实验方案中,油烧杯壁上有残留,所测油的体积偏小,实验误差较大;

(4)知道地沟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ρ=m/V求地沟油的密度;并和正常食用油密度大小范围比较得出结果。

解析:(1)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地沟油,再测出烧杯和地沟油的总质量m↓2,则地沟油的质量为m↓2-m↓1;然后把烧杯内的地沟油全部倒入量筒内,量筒内地沟油的体积为V↓1;故地沟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m/V=

(2)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地沟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地沟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地沟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佘地沟油的总质量m↓4,则倒入量筒的地沟油的质量为m↓3-m↓4;读出量筒内地沟油的体积V↓2;故地沟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m/V=

(3)小王的实验方案中所测油的质量与体积时准确的,小王的实验方案误差小。

在小方的实验方案中,油在烧杯壁上有残留,所测油的体积偏小,所测油的密度偏大;

(4)地沟油的体积:V=0.5L=5×10↑(-4)m↑3,地沟油的密度:

ρ=m/V=

=0.92×10↑3kg/m↑3;

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所以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答案:(1)

;(2)

;(3)小王;偏大;(4)不能;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

点评:同样测量液体的密度,本题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案,让学生分析辨别,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

20.(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知道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

(3)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根据给出的物距和成像的性质,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可能值;

(5)2倍焦距法。

解析:(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要使所成的像更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使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物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靠近透镜或向左移动;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晚一些会聚,因此需要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

(4)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断定物体是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即可得到不等式30cm>2f,解得f<15cm,只有①符合要求;

(5)调节物距、像距,当蜡烛的烛焰长短与它的像长短相等时,量出物距的长度,再取它的一半,这个数值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答案:(1)光屏中央;(2)远离透镜方向(左);靠近透镜方向(左);(3)远离透镜方向(右);(4)①;(5)见解析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操作要求及成像规律的应用。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中,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信息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此题就是告诉了成像的性质,让确定焦距的范围。

测量凸透镜焦距方法除了2倍焦距法外,还有阳光聚焦法。

五、综合应用题

21.(1)结合图形与所学的镜子比较;

(2)根据红外线的知识进行分析;

(3)根据反射面的特点进行解答;

(4)由生活经验猜想。

解析:(1)弧面金属板MN形状与凹面镜相似,所以选凹面镜;

(2)根据电热丝发红产生红光,在红光外是红外线,它的热作用很强,所以应是红外线。

(3)题中讲“内表面极为光滑的金属弧面”,光在光滑物体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4)根据人在取暖时只有正对时才能感到暖和,所以猜想只能是平行射出。

红外线的热效应强,一切物体都辐射红外线。

答案:(1)③或凹面镜;(2)红外线;(3)镜面反射;(4)平行

点评: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它也是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也能成像,如汽车观后镜等;本题结合生活的用品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考查同学们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能力。

2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已知该铅球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m/V求出该铅球的密度;然后与铅的密度比较,若两者相等说明是纯铅制造的,否则不是;利用V=

算出质量为4kg的球的体积,若等于cm↑3为实心,若小于cm↑3为空心。

解:(1)由于掷出了8.3m远的“8.3m”是长度的数据,所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而8.3m大于1m,所以不能选米尺,而应选生活中常用的卷尺(皮尺)。

(2)该铅球的密度:ρ↓球=m/V=

=8×10↑3kg/m↑3。

(3)因为ρ↓球<ρ↓铅,所以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造的。

(4)由ρ=m/V得,V=

=≈0.×10↑(-3)m↑3=cm↑3,

因为cm↑3<cm↑3,所以它是空心的。

答:(1)刻度尺(或卷尺、皮尺);(2)该铅球的密度是8×10↑3kg/m↑3;

(3)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造的;(4)若此铅球是纯铅做成的,一定是空心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测量工具的认识和选择、密度的简单计算和物质的鉴别,是一道较为简单的综合应用题,属于中档题。但在选择工具时,注意与生活结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