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硬件的概念分类
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功能与连接智能化的信息交互终端
“教育”指的是“所属领域”,教育智能硬件是由消费电子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并作用于教学过程的产品;“智能”指的是“能力特征”,首先要求功能的智能化,即传统教育硬件的智能化升级。其次要求连接的智能化,即可通过无线、蓝牙等与其他硬件相连;“硬件”指的是“产品形态”,即可直观感知和操作的智能终端,是信息资源的载体、信息交互的媒介。由此,“教育智能硬件”指的是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功能与连接智能化的信息交互终端。按使用主体可分为教师用智能硬件和学生用智能硬件,按领域可分为消费级和机构级。本报告对多种类型产品都有涉及,其中以学生使用的消费级教育智能硬件为重点研究对象。
教育智能硬件本质是教学介质的革新升级
从狭义上理解,教育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而对教育智能硬件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不仅是信息和内容,其价值同样体现在教学介质的属性及由此带来的可能性和教学变革。脱离数字技术的影响,从传统的教育场景来看,在师生之间充当教学介质的主要是黑板、书、本三类,“黑板”主要作为老师的展示介质,“书”主要作为知识内容的载体,“本”主要作为学生练习的介质。现有教育智能硬件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对这三类教学介质的革新升级,其价值路径首先体现在教学介质的升级,其次是教学资源的整合,最后是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如交互白板首先是黑板的数字化升级,其次是课件、教学工具的资源整合,最后是对师生课堂互动效率的提升。又如扫描笔首先是词典的数字化形态,其次是多版本词典、英语教材的资源整合,最后是学生查词翻译、发音练习效率的提升。
行业背景——政策驱动
“双减”政策下优质教育需求不变,教育服务供给端转换升级
“双减”政策下,学科内容培训受到严格限制,但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变,由此引发了教育服务供给方的转变,体现在教育服务模式和教育内容两个方面。在教育服务模式上,“双减”政策以后,大班课、双师课程、1V1课程等学科内容培训难以为继,相比之下,教育智能硬件具有高效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优势,其工具属性得到进一步凸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在教育内容上,“双减”政策影响下,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发展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素质教育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多个维度,有着综合性及灵活性较强的特点,通过教育智能硬件进行多感交互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教育智能硬件的合理应用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培基础与电子元器件实力推进,物联网与数字化大势拉动
技术的驱动因素,来自于推、拉两方面的合力。从技术发展推力来看,在硬实力方面,我国是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有着较为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体系,基本可以覆盖现有的市场需求,同时,5G、OCR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智能硬件的普及和使用体验的提升;在软实力方面,中国教培行业的深耕积累了深厚的内容研发能力和优秀的教师服务能力,同时在近两年资本的追捧下,技术公司的软件研发能力也进一步提升,直播录播、答疑平台、学习工具等教育软件层出不穷。
从技术发展需求来看,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各个领域智能硬件的交互和协作,教育作为重要的领域,未来需求量可观,同时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除需要数字化资源以外,学生高频使用的学习设备、文具教辅等都呈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其形态也多体现为教育智能硬件。在技术发展推、拉两方面的合力中,教育智能硬件迎来了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
疫情抑制居民消费,但家长的教育智能硬件消费预期仍乐观
自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明显下降,随着年疫情平缓和年的散点爆发,支出占消费比例波动下降,教育文娱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呈现同等的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在疫情影响下,居民总体消费和教育文娱消费都呈现降级态势,花钱趋于保守谨慎。但据调研数据显示,持有教育智能硬件的家长用户在该方面的预算不降反升。其中,教育智能硬件支出比例超过30%的家长用户将由目前的16.3%提升至将来的29.5%。总体来看,在疫情影响、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家长对于教育智能硬件产品仍保持积极态度。
消费级市场亿,综合类与单功能类产品渐成势均力敌之势
从综合类品类来看,受疫情及“双减”政策影响,学生平板供需双方呈爆发式增长,推动了综合类产品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激活;同时,智能作业灯尚未找到健康的盈利模式;学生PC市场认知度和市场空间仍未打开;早教机受新品类冲击处于缓慢发展期。从单功能品类来看,扫描笔沿袭黑马特质,继续呈高速发展态势;错题打印机和电子单词卡发展前期势头强劲,但后劲略显不足;智能乐器逐渐受到市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