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实验

浙江省苍南县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实验区打造路径研究

卞显红,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杭州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碧海云帆规划设计集团董事长

眼睛盯着明代名画卷《抗倭图卷》,里面的抗倭图画的惟妙惟肖、布局巧妙、场面宏大,就想到了浙江省苍南县抗倭文化遗址遗迹。《抗倭图卷》利用横卷的形式,描绘了抗倭的历史及其过程,其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布局,宏大的场面,生动的表现,精细的刻画,是中国绘画史上能够表现承传关系的难得的纪功图卷和记事作品,而在明代表现重大现实题材的作品中,又可以看成是非宫廷而具文人气象一派的代表。相关研究表明《抗倭图卷》是明代画家根据浙江沿海,尤其是台州温岭等地的抗倭场景绘制。绘制者是否到访过现在的浙江苍南抗倭区域还有待考证。

浙江省苍南县抗倭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从抗倭卫城、抗倭所城到抗倭城堡、抗倭营寨、抗倭烽堠、抗倭烟墩等体系完整的抗倭历史文化、历史建筑遗存,其中金乡卫城尚宝存古卫城较为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卫城护城河、古城街道、魁星阁、传统院落、古井、古桥、古树等。目前金乡卫城正在积极恢复卫城西段城墙和西瓮城(门)。蒲门所城环城城墙保存良好,整体上没有受到破坏,古所城瓮城和城门保存良好,护城河保存良好,传统街巷肌理保存良好,乡土建筑群保存良好。壮士所城古城墙及遗址保存良好,所城内遗址绝大多数区块保存良好。渔岙堡基本保存了原有的乡土建筑肌理和四周城堡城墙和城门。白湾堡破坏较为严重。戚继光抗倭营寨、系列烽堠和烟墩保存良好。由苍南县金乡卫城、蒲门所城、壮士所城、白湾堡、渔岙堡、若干抗倭营寨、系列烽堠和烟墩(表1-表5)组成的体系完整、保存良好的苍南抗倭文化功能区是中国东南沿海体系最为完整的抗倭遗址遗迹综合区。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浙江苍南抗倭文化功能区旅游开发迎来重要机遇期。保存如此完好,体系如此完整的苍南抗倭文化功能区在明清时期中国抗倭遗址遗迹遗存中是独树一帜的,具有打造具有国内独特竞争力的抗倭文旅融合发展功能区。

本研究主要对浙江苍南抗倭文化体系结构、抗倭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基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苍南抗倭文化旅游融合改革发展试验区打造路径进行一定研究,以期对该文化功能区打造为在国内具有独特竞争力和优势的抗倭文旅融合发展功能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一、苍南县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区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抗倭和海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苍南县抗倭和海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抗倭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明洪武年间,苍南是著名的抗倭前沿阵地,修筑有城、堡、堠、寨、烽火台、巡检司等配套的军事设施,驻扎着众多的戚家军。现今蒲壮所城及其附属建筑(壮士所城、巡检司、白湾堡等)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充分利用苍南县海防文化,以蒲壮所城、金乡抗倭卫城等古城为载体,积极开展适合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产品,建设海防、海权主题博物场馆,顺应时代潮流,推广海权教育,增强大中小学生海权意识,构建国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大力开发旅游演艺、文化和文物博物场馆、旅游动漫、旅游文创,并大力融合文化和科技发展智慧文旅体验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此类文化文物型单位实现文化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并举及双赢的道路。

(二)金乡卫城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金乡是一个拥有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城置卫,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境内较好的保存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明代民居建筑和多处名胜古迹景点。始建于明末,位于南门外一华里处后于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的古桥——洗马桥因抗倭将士沙场征战归来饮马擦洗于干溪畔而闻名,始建于明初的城隍庙是金乡卫城内庙宇最有名气的一所亦为温州市城隍庙之最此外尚存“古宅”“古牌坊”“古寺”等具有历史风貌的古建筑和道路、古树,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金乡卫城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有49个,其中金乡卫城(古城、护城河、街道)为四级旅游资源单体(表1)。

表1金乡卫城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

(三)蒲壮所城及附属城堡、营寨、烽堠、烟墩文旅资源

蒲门所城于年被国务院评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雾城与白湾堡也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蒲壮所城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蒲壮所城列为独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年《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再次将蒲壮所城列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保护与开发。

当前蒲城仍保存着“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庵堂,东南西北十字街,廿四古井八戏台”的建筑格局,其中古城墙及部分古民居、古庙宇、古街道几乎保存完好。时任台湾总兵张琴、时任中共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等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

蒲门所城街巷布局以十字街为中心,基本上围绕“田”字形设计分布。全城除北面依山而外,跑马道环绕于城墙内侧,其他各街、巷、街坊设置均在城内“田”字形四方格内再次划分区域。

蒲壮所城及其附属城堡营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保护良好的城堡有白湾堡和渔岙堡:

(1)白湾堡。位于苍南县赤溪镇白湾堡村,北临赤溪湾,三面环山,东北望龙沙烟墩。堡前置有二道防堵墙,第一道近海已毁,第二道距北面堡墙67米,高2.5-3米,趾宽1.50米,顶宽0.60米,残长50米。城堡呈方形,边长米,城墙保持完整,高4-5米,趾宽7-8米,顶宽5-6米。南北两面置堡门,北门为拱券门,进深2.8米,面宽2.4米,高2.9米。南门狭小简陋。城内南北一条主干道路长米,宽2.50米,路两边置公井及天灯等。堡外有溪涧绕流。白湾古城堡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门城墙保存完好。因在明代经常遭受海寇骚扰,村民对海寇十分痛恨,于是下决心自发组织练功习武,成立吴家军和董家军。台州某海寇曾称“顶打宁波,下打朝岙。无人能敌,武艺高强。”而来到白湾村,在吴、董两家联合下,不敌而狼狈逃跑。此外白湾堡棕在明清抗倭时期广泛得到了抗倭将士们的喜爱(当地生产的糯米为主要原料,地处海边用平时捕鱼所获的海鲜为辅料,包裹而成的粽子加上独特的烹制方法)。而后各家各户相继学习工艺,据调查而知相传百年来“粽子”因“白湾堡”而获名,曾一度久负盛名“白湾堡粽”,自清末以来连年战事,当地百姓的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证,“白湾堡粽”工艺也曾一度险些流失,相传在现在有个别人仍延续古老的“白湾堡粽”的制作工艺。

(2)渔岙堡,古城龟峰堡,位于苍南县大渔镇渔岙村。渔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据众多族谱记载,后晋高祖天福年间(-),为避王曦作乱,长溪(今福建霞浦)一带居民纷纷移居此地,繁衍生息。因地处浙闽交通要道,北宋时小岙已是非常繁华的商埠、港口,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的东林庵和南宋孝宗乾道九年()设置的渔野税铺便是缩影。明朝初年,倭寇屡犯海疆,史载“洪武十六年,倭船一十六只寇小濩寨,官兵敌却之。”为御倭寇入侵,洪武二十年()小岙设立营寨,并建东山烽堠,成为金乡卫的前线哨堡。洪武廿六年(年)在小岙置龟峰巡检司,驻弓兵百名,宣德三年()又移置井门巡检司于龟峰。弘治十三年()平阳县在龟峰设邮铺,便于信息传递。明嘉靖年间,寇患益猖,小岙陈氏族人会地众,穷泉为堑,聚壤为基,立为土堡。明嘉靖三十八年(年)七月倭寇曾一度占小岙为巢穴,于是龟峰巡检司巡检王(逸名)上书温处兵备副使凌云翼、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周斯盛请求筑堡自卫,允准后即在小岙构筑石堡,史称龟峰堡。城堡呈方形,用块石垒成,周长约米,城高约5米,厚3米有余,城门四。堡内巷道错综曲折,狭窄难行,便于巷战。宅院前均砌有围墙,内有菜园、水井,自成堡垒。现在东、南、北城墙仍在,东城门保存完好,记载建堡情况的《王公建堡去思记》石碑犹存。

蒲壮所城及附属城堡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有12个,其中蒲壮所城及附属城堡(蒲壮所城、白湾堡)为五级旅游资源(表2)。白湾堡—渔岙堡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有28个,其中渔岙堡乡土建筑群为四级旅游资源(表3)。抗倭营寨、烽堠、烟墩系列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有92个,其中北关岛为温州苍南最大岛屿,为四级旅游资源(表4)。

表2蒲壮所城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

表3白湾堡—渔岙堡-戚继光营寨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

表4抗倭营寨、烽堠、烟墩系列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四)大力推动金乡卫城、蒲壮所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在国内独树一帜的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区

蒲壮所城及其附属城堡和营寨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具有特色历史文化的城堡,在规划中需要做到整体保护,保护蒲壮所城整体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以“开发促进保护”及“修旧如旧”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蒲壮所城的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开展电线地埋工程、路面修复工程、建筑修复工程、城墙恢复工程,把文化博物场馆、文化创意机构等文化产业引入到历史文化建筑与传统民居中,积极打造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新兴产业,策划卫兵巡逻、换岗、城墙守夜露营等活动,将蒲壮所城打造文化历史街区、影视基地。积极发展海防主题文化研学、文化体验等产品,打造滨海抗倭历史名城蒲壮所城文化旅游景区,拉开中国明朝以来,波澜壮阔的海防历史帷幕,塑造长三角一流的“海防研学”形象。

推动蒲壮所城旅游景区与社区一体化发展。抓住全域旅游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构建旅游休闲设施,培育旅游休闲新兴产业,同时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对蒲壮所城旅游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加大旅游发展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完善蒲壮所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蒲壮所城旅游基础设施与社区城乡建设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景(景区)社(社区)一体化。

苍南县金乡卫城、蒲壮所城、白湾堡、抗倭营寨、烽堠、烟墩等整个抗倭和海防体系完善,保存良好,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抗倭文旅融合发展功能区,把苍南县培育为国内文旅融合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新高地。

三、苍南抗倭文化旅游融合改革发展实验区打造路径研究

(一)创新文旅融合改革发展新体制机制,为抗倭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保障

1.在文旅一个系统领导下,坚守文旅融合五大基本原则,切实做好抗倭文化文物保护工作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发展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文旅全面融合刚起步,还存在文旅融合观念差异较大、体制机制不顺、融合程度不高、融合创新不强、政策保障滞后等问题。要遵循新的发展理念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苍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区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

(1)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由于苍南抗倭文化古城古堡古迹为中华民族抗击倭寇的历史见证,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要适当注重旅游开发的业态,多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尽可能配置文化博物场馆及文化旅游演艺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尽可能避免拆建历史文物、破坏文化遗存的旅游开发行为。

(2)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抗倭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抗击倭寇的岁月中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团结对外抗击倭寇侵略的历史见证。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是文化复兴道路上,抗倭文化的开发,尤其是抗倭文化旅游的开发,把抗倭文化通过文化博物场馆、抗倭文化旅游演艺、抗倭文化动漫、抗倭文化休闲参与体验性项目的开发,把抗倭文化带给人民,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发扬抗倭文化精神,增进民族自豪感,在抗倭文化的精神传承中,深刻感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勤劳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事业和产业均能得到快速发展。

(3)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统筹推进苍南抗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处理好抗倭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苍南抗倭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互补协调、共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不是抗倭文化遗址遗迹不能利用,需要在统筹推进蒲壮所城及其附属设施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文物保护事业的基础上,对抗倭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旅游融合开发,推动抗倭文化和文物的开发利用,让抗倭文化的价值得到彰显,让抗倭文化在新时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执行的重要推动器。

(4)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在苍南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抗倭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要坚持市场引领,从游客需求视角分析项目的市场价值,开发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抗倭文化旅游项目,

(5)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挖掘抗倭文化内涵,突出苍南抗倭文旅特色,引导苍南抗倭文旅融合特色化发展,打造在中国极具特色的,并有强大市场引领力的和核心竞争力的抗倭文旅新产品和新业态。

(2)在文旅一个系统引领下,要着力推进抗倭文旅市场融合

统一有序、供给有效、富有活力的文旅市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促进苍南抗倭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市场主体融合。鼓励苍南抗倭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金乡卫、蒲壮所城、渔岙堡、白湾堡等文化文物事业单位和旅游企业对接合作,支持抗倭文化和旅游企业做优做强,组建抗倭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文旅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抗倭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建议创新文旅投资创新体制机制,组建文化和旅游共同主导的苍南抗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开发苍南县抗倭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造。

——促进苍南抗倭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市场监管融合。对苍南抗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功能区的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要及时加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